3月21日,中心主任丁卫泽带领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工作组一行10余人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等地参观考察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工作组成立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收集到大量藏品,但建馆方案还需进一步完善。为了集思广益、推进工作,中心特意安排了这次学习借鉴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副校长学习科学研究团队成员赵健教授、王美博士、鲍贤清博士与我们举行了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交流座谈会,他们对场馆学习有较深的研究,对我们建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处长赵健教授指出学习可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场馆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西方国家重视各类场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功能的同时非常重视它的教育功能,在我国,体制上文化与教育分属两个不同主管部门,各类场馆的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往往难以协调。此次南通大学建设教育技术博物馆过程中能考虑场馆学习功能是一个可喜的进步,非常期待这样的尝试能取得成功,也非常希望将来有机会到南通大学教育技术博物馆参观交流。
鲍贤清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博物馆场景中的学习设计研究。他指出博物馆不只是陈列展品的场所,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国内对该领域的认知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通过设计使博物馆发挥其潜在的教育功能是新建博物馆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他认为博物馆不仅要让参观者“动眼”观察还要让参观者“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他说早就听说南通大学要建设教育技术博物馆,作为教育技术大军的一员非常高兴,并表示将来一定要到南通大学教育技术博物馆参观学习。
王美博士早年师从国内知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担任李吉林老师助手)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四年,她说在素有“教育之乡”之称的南通建设教育技术博物馆非常有意义,对建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表示只要有需要,她将不遗余力地给以支持。
丁卫泽主任发言指出三位专家的宝贵意见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建馆思路,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联系,欢迎三位专家及团队的其他成员继续对南通大学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给予关注和指导,希望到建馆现场实地考察研究。
随后,工作组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电影博物馆,两个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布展方式、实物、图文关系以及许多布展细节的处理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工作组参观了图书馆和网络中心。
这趟上海之行,收获颇丰,将会有力地推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工作。(罗永平撰稿/丁叶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