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丹中建校八十周年特刊】 一位人民教育家的传奇人生(下)——记国立社教附中迁来丹阳的第一任校长南国农 || 江苏 郭友敏
   发布时间:
2021-10-12
   访问量:
14
 

人民教育家南国农(1920年—2014年)



一位人民教育家的传奇人生(下)

  ——记国立社教附中迁来丹阳的

                第一任校长南国农

                        郭友敏

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电化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上一次教育革命,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教育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曲折的发展轨迹,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以至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电化教育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停滞阶段、迅速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南国农先生几乎经历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别是电化教育复苏并迅速、深入发展的几十年中,南国农先生一直潜心于电化教育研究,从未间断。他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同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他的学术思想是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电化教育理论不断发展的写照。电化教育在我国开展以来,从名称到内容,从手段到方法,都是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大量实践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南国农先生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长期致力于电化教育理论与应用体系的研究,他建立的理论体系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南国农先生的理论建树是多方面的,凡是电化教育的基本理论、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电教理论研究、电化教育实验研究等方方面面均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南国农先生不愧是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国农响应祖国号召回国,积极投身支援大西北建设。在西北师范学院任教期间,他提倡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开展了电化教育的教学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十年动乱,拨乱反正。南国农先生枯木逢春。

我国电化教育工作重新起步后,需要有正确思想和理论指导电教事业发展和电教学科建设,南国农先生深入研究了我国的电教实践活动,博采众长,提出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在我国电化教育开展遇到一些困难与阻力时,他坚持“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也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他认为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电化教育是教育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革命。在人类的教育史上产生了四次与媒体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革命,继专业教师的口头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之后,第四次就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与应用,使教育摆脱了“手工业方式”的束缚,走上了教育现代化的道路。

南国农先生的一贯教育思想是: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电教以人为本,它的主要对象是人,不是物。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他还提出了“大电教”的概念,大电教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系统,它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普通学校电教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构成了新型教育形式,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国农先生通过多年的电教实践与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以研究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的电教理论体系。它由七论组成,即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在这七论中,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是核心,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

南国农先生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的论文中指出:上世纪末,随着因特网的兴起,我国的远程教育在经历了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两个发展阶段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网络教育阶段,即现代远程教育阶段。现代远程教育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参与后的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形态。南国农先生总结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形势与现状,提出了加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三件建设”的方略和高等现代远程教育的结构、分布和定位问题,指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目前我国存在“资金不足、网上资源不足、技术支持不足、专业人员不足、理论指导不足”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方法与措施,为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在1978年至1990年期间十几年中,南国农先生与他的挚友萧树滋教授一起,夜以继日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到处奔走。他们二人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并驾齐驱,为培训我国的电教队伍和专业师资到处讲课,他们参加各级会议,编审电教教材,特别是为创建电化教育的学科,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他们的智慧与能量如火山一样地爆发出来,论文不断发表于全国的教育杂志、电教杂志和报刊上,著作也陆续出版。南国农说:“树滋是我的老友,他的为人为学我深为钦佩,也是他领着我走上电教之路的。”萧树滋说:“老南是个才子,为人好,能力强,口才文笔才华双全,他分析问题透彻,善于总结、归纳,思想敏锐,是难得的人才,他比我强。”

在电教理论研究上,南国农教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总结电教实践的初始经验,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的本质、定义、功能、研究对象、科学属性、教学原则和方法等一系列棘手的理论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首先提出了以现代教育媒体研究与应用为核心,由电教“七论”构成的电教理论体系,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借鉴和应用,在指导电教实践活动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也对电教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编的《电化教育学》一书1989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后,多次再版,成为我国电教界的第一部系统理论著作。1979年,南国农先生在新编《教育学》一书中,首次撰写与加入“电化教育”一章。同年在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了全国电化教育研讨班。

1980年,南国农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并担任主编,该杂志现已成为国家级学术刊物、全国教育类核心刊物。他反对照搬国外经验,提倡要根据中国国情,建立自己的学科,但他又不主张搞国粹主义,外国经验要借鉴,中国传统教育的经验更要继续发展,在各种会议及讲坛上他一再强调发展中国的电化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和语言,他的主张被广大电教工作者与教育部领导接受。由此,1983年10月我国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写进了会议纪要。

与此同时,全国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先后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迫切需要电化教育专业课程的教材,1984年3月我国教育史上首次成立了由高教部批准的,在电教局和中央电教馆领导下的“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聘任南国农为组长,李运林为副组长,负责组织、审定各类电教课程的文字教材和电教教材的编制工作。1983年—1990年,南国农先生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期间,组织编写、审定了电教专业的十五门课程的教材。组织编写出版了高师电化教育公共课教材《电化教育学》、中师电化教育公共课教材《电化教育基础》,以及电化教育专业用教材:《电化教育导论》、《幻灯投影教学》、《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电教摄影》、《电教美术》、《教育电视系统》、《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育传播学》、《电化教育管理》等,其中由他主编的《电化教育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电教理论与方法的专著,多次再版,发行数十万册,成为我国电化教育界最有影响的专著。1990年《电化教育研究》创刊十周年之际,由他任主编组织出版了《电化教育丛书》,先后组织编写出版了《传媒·教育·现代化》、《学校电教用房的设计》、《传播理论》、《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法》、《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编写》、《小学数学幻灯教学法》、《激光视盘》、《电化教育实验》、《小学自然电化教学法》、《中国电化教育史》、《电教理论与电教实验》、《电化教学法》、《电教教材的编制》、《卫星电视教育》、《电教方针政策和电教管理》等二十三种电化教育资料丛书。为我国的电化教育教材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国农先生把全国电教的精英们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推动电教的发展和创建“电化教育学”新学科艰苦奋斗,仅在短短的二十年内就创造了可与先进国家同步的辉煌业迹。电化教育作为一个教育事业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仅是十多年的事,从建立到发展确实与南国农、萧树滋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由此也确立了他与萧树滋在我国电化教育开拓者与奠基人的历史地位。1991年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南国农先生担任顾问工作。近年来,他虽年事已高,但仍活跃在电教第一线,继续担任西北师大电教系名誉主任、教育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华南师大、南京师大、河北大学、陕西师大、东北师大、江西师大、云南师大等校的客座教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1996年至今还长期在教育部电教办樟木头培训中心(现更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华南师大培训中心)担任教学与指导实验研究的工作。南国农先生为发展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艰苦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南国农教授以其人格魅力、学术成就在我国电教界结成了一股中国电教的凝聚力,奠定了他在我国电教界的历史地位。南国农教授提出“大电教”观,即电教要走出电教门,走出国家门,扩大了电化教育的视野,对推动我国的电大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使我国电教不断扩大范围走向世界,从而代表了中国电教界以《南国农的电化教育观——我国现代教育的一种模式》载入了《中外名家教育思想研究》一书,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杜威、陶行知、黄炎培等前辈名列一起。

2008年南国农王桂洁夫妇与本文作者郭友敏合影

为中国的高教事业奋斗终生

为了更好地研究南国农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及贡献,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深入开展,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于2000年8月1日至8月3日在兰州联合举办了“南国农先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研讨会”,正值南国农先生八十寿辰的时候召开这样的会议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主任宋成栋,副主任王珠珠,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马西林,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姚克敏等教育部有关司局、地方党政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全国许多高等学校、师范学院、部队院校、中小学的领导、教育代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化教育组织、有关企业的代表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讨:

1、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2、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3、从南国农先生的治学和人生轨迹中得到的启示;

4、面临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加研讨会的很多代表认为南国农先生的治学精神和为人风范是电教人学习的楷模。凡是与南国农先生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治学的精神和为人的态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国农先生为人谦和、诲人不倦,成为广泛受人们尊敬的导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实践,不断学习,著书不辍,讲学不止,始终活跃在教育界和国内外学术活动的舞台上,南国农先生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成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一位南国农先生的弟子说:南国农教授学术上的亲合力,更加增添了我的敬慕,若问我对南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以为是他作为帅才的宽容精神,这是南国农先生一生精神世界的特殊闪光点。

我国著名的电化教育专家、教育传播学的启蒙先驱南国农教授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盛名于电化教育界、教育界。今年86岁高龄的南国农教授至今还坚持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电化教育跨世纪的研究生人才呕心沥血,他除扎根西北师范大学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还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樟木头国家教育部电教办培训中心等院校亲自讲课,一心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指导教学,培养研究生。他老骥伏枥,桃李满天下,像他这样高龄还被多所高等院校聘为研究生的兼职教授的,在我国高教战线上是仅有一位。南国农教授为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创新、进取、发展四方奔波,走遍了全国各地,作了无数次学术报告,培养了许多研究生,他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重要论文就达60余篇,出版了《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资料丛书》、《教育传播学》、《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程》等多部著作,他为我国电化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南国农教授一片丹心为教育,仍时时关注着他所在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1994年12月,他的夫人范春晖女士不幸逝世,他怀着极为悲痛的心情,将他与夫人一生的积蓄10万元捐献给学校,以他去世的夫人范春晖女士的名字命名,设立了春晖助学基金,帮助那些成绩一流的研究生和因家庭困难、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们更好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南国农教授的一片赤子之心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敬佩!

南国农教授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他虽然曾遭不幸和冤屈,但他心胸豁达,虚怀若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始终无怨无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南国农教授的工作精神和为人品德都得到人们高度的赞扬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南国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27日凌晨5时20分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